展品故事之
汶川地震——大災面前共擔當 相親相愛一家人

汶川地震致謝_錦旗

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送贈予香港搜救隊的致謝錦旗

香港回歸二十年來,經歷了金融危機、非典以及參與汶川大地震救災等多個重大事件,在困苦面前,祖國與香港一起勇於擔當,成功抵禦了各種風險。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在大災面前更是抱團取暖,溫暖人心。

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以“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 為主題的成就展於6月27日 - 7月1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舉行。本次展覽分為十個單元,共展出40餘件(套)展品、40多段視頻及230多張照片,並有模型、多媒體製作和互動裝置配合,圖文並茂,全方位介紹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最新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展覽中一副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送贈予香港搜救隊的致謝錦旗,勾起人們一段沉重而又溫暖的回憶。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大地震。當日地震發生後,特區政府就迅速派出由消防處特別救援隊的消防員及救護員組成的搜救隊伍,以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隊員,即時前往四川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並派出公共衛生隊伍到災區提供支援。醫院管理局也派出醫療隊和安排志願醫療人員協助處理地震後的傷者。香港不少民間團體也自發組織救援隊伍到災區參與救災工作。特區政府在短短兩天便獲立法會批准向賑災基金注資,支持非政府機構為災區購置應急救援裝備和儀器,以及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

香港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地震後短短數天,各界募得的捐款已經逼近10億元,志願機構與政府派出的救援隊伍也陸續趕赴四川災區參與救援,是香港近數十年來一次極罕有的跨階層、跨界別賑災行動。全港一天之內舉行過百個大小不同的賑災活動,當中最大型的是演藝界“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大行動”籌款節目,包括張學友、郭富城、譚詠麟、汪明荃、李克勤、楊千嬅、容祖兒、任賢齊、何韻詩、陳慧嫻、梁詠琪、鄭希怡等等藝人一呼百應參與,甚至包括已退出娛樂圈的黎瑞恩為慈善也在節目演唱。

大邑縣悅來_敬老院

大邑縣悅來敬老院是特區政府牽頭的社會福利專案之一。

在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中,香港的參與程度亦前所未有,更有香港音樂治療師製作音樂MP3,用四川話作解說,遠赴災區為當地教師及學生提供輔導。香港的東華三院、保良局和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也參與2013 年籌款賑濟四川地震災民的活動。特區政府於2008年7月、2009年2月和7月先後三次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合共90億港元,注入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共援建183個專案。香港團隊對受災之後的孤兒、遭逢巨變或變成傷殘等心理輔導支持,亦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香港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工作歷時8年餘終於圓滿結束。時任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汶川大地震後,香港投入100億港元援建190個項目,當中15.8億港元用於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四川為答謝香港支持當地災後重建工作,“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基地免費開放給香港市民參觀。特區政府支援四川災後重建的計畫規模龐大,涵蓋公路基建、教育、醫療衛生以及社會福利。而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災後重建。臥龍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一部分,也是中央送贈香港的兩對大熊貓的家鄉。兩對大熊貓多年來為香港市民帶來歡樂,因此援建工作對特區政府來說別具意義。

實際上 ,早在1998 年,內地發生特大洪水災害,香港特區政府從賑災基金撥出逾2,400 萬港元予香港世界宣明會、香港紅十字會、救世軍、無國界醫生、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香港樂施會及中國福音事工促進會等,緊急援助內地多個省分的水災災民。香港同胞亦非常關注內地的災情,積極籌辦各項賑災活動,籌得的款項超過4億港元。

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血脈相連,血濃於水,過去多年當內地有天災時,香港同胞都踴躍捐款,充分展現同胞之情。香港不少熱心公益的愛國人士,自1990 年代起通過“微笑行動”(現為逸傑國際慈善基金會)、“健康快車”及“亮晴工程”,在內地分別為患有唇齶裂的貧困兒童和貧困眼疾患者籌募經費,提供免費手術治療。

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_血脈相連

多年來,香港不少民間團體如救世軍、奧比斯、無國界醫生、香港世界宣明會、培苗行動、香港救助兒童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鄰舍輔導會、培育行動、香港小母牛等積極參與國內慈善活動,也有充滿熱忱的香港大學生,通過“無止橋慈善基金”專案,義務為內地貧困和偏遠農村設計和修建便橋及村莊設施,藉以改善生活環境和素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