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营商投资环境

北京作为首都,其建设和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北京“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具体来看:

  • “政治中心”建设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及有序运行。
  • “文化中心”建设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北京将优化9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包括规划建设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会议会展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区、国际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馆区、国际商务金融功能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区、国际旅游区、以及国际组织集聚区等。
  •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要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

北京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外,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科技、金融、文化、商务和旅游、医疗等领域的11项服务业扩大外资开放。接着,2017年7月,北京市推出了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深化方案”),进一步放宽了产业的准入门槛。2019年1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出台的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市继续开展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期三年。2019年8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商务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在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新一轮试点177项任务的基础上,北京市又进一步聚焦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专业服务等服务业开放重点领域,由10个市级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了8个专项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出190项开放创新举措,涉及全市64个责任部门。

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要求,主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2020年9月,国务院批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从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园区、制度体系、要素供给等维度提出26项创新举措,力争在四方面形成示范,更多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两区”建设是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北京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将以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两区”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与活力。